[2025/8/18]
细菌性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阴道炎症之一,主要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。虽不属于严重疾病,但若不及时关注和处理,可能引发不适并增加其他妇科问题的影响。了解其相关知识,有助于早期识别、科学应对,维护阴道健康。
一、细菌性阴道炎的常见病因
正常情况下,阴道内以乳酸杆菌为主,维持着酸性环境和菌群平衡。当这种平衡被打破,厌氧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,就可能引发细菌性阴道炎。常见诱因包括频繁冲洗阴道,破坏了阴道的自然防御机制;性生活过于频繁或卫生习惯不佳,导致病原体侵入;长期使用抗生素,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;以及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,使阴道局部环境潮湿闷热,利于细菌滋生。
二、细菌性阴道炎的典型症状
细菌性阴道炎最明显的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,通常呈现灰白色、稀薄状,质地均匀。分泌物常伴有鱼腥味,尤其在性生活后或月经期间,异味可能会加重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阴轻度瘙痒或灼热感,但症状一般较轻微,不像霉菌性阴道炎那样瘙痒剧烈。需要注意的是,也有少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仅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。
三、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方式
医生诊断细菌性阴道炎主要依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。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,如分泌物的性状、气味等。然后进行妇科检查,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情况。实验室检查中,白带常规检查是常用方法,若发现线索细胞、阴道 pH 值升高(大于 4.5),且胺试验阳性(即分泌物加入氢氧化钾后产生鱼腥味),结合症状可做出诊断。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与其他类型的阴道炎进行区分。
四、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原则
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以抗厌氧菌药物为主,常用的有甲硝唑、克林霉素等,可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局部用药(如栓剂、软膏)。治疗需遵循医嘱,按疗程用药,不可自行停药,以免病情反复。一般情况下,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,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。复发时需及时就医,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,延长治疗周期或更换药物。
五、细菌性阴道炎的预防措施
预防细菌性阴道炎,关键在于维护阴道的菌群平衡。日常应避免频繁用洗液冲洗阴道,用温水清洁外阴即可;选择棉质、透气的内裤,勤换勤洗,保持外阴干燥;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,避免多个性伴侣;合理使用抗生素,避免滥用;此外,保持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,增强身体免疫力,也有助于减少感染影响。定期进行妇科检查,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