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5/8/22]
龋齿(俗称蛀牙)根据龋坏深度的不同,可分为浅龋、中龋和深龋,三者在病变程度、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。及时区分并采取针对性治疗,能有效阻止病变进展,保护牙齿健康。
一、浅龋、中龋、深龋的核心区别
1. 病变深度不同
浅龋的龋坏仅局限于牙釉质层,未累及牙本质。此时牙体表面可能出现白色或黄褐色斑点,质地较软,但无明显龋洞。
中龋的龋坏已突破牙釉质,侵入牙本质浅层。肉眼可见明显的龋洞,洞内可能有腐坏的牙体组织,颜色多为棕褐色或黑色。
深龋的龋坏则深入牙本质深层,距离牙髓组织较近,但尚未引起牙髓感染。龋洞较大且深,洞内腐坏组织较多,严重时可能接近牙髓腔。
2. 症状表现不同
浅龋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,患者通常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,多在口腔检查时被发现。
中龋患者对冷热、酸甜等刺激会出现短暂的疼痛或敏感症状,刺激去除后,疼痛会迅速消失,日常咀嚼时可能有轻微不适感。
深龋患者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更高,冷热刺激会引发明显疼痛,且疼痛持续时间稍长,食物嵌入龋洞时也会产生剧烈疼痛,但无自发性疼痛(即不受刺激时也疼痛)。
二、浅龋、中龋、深龋的治疗方式
1. 浅龋的治疗
由于浅龋病变较浅,仅涉及牙釉质,治疗相对简单。医生会使用专业器械 去除龋坏的牙釉质组织,然后直接采用补牙材料进行充填修复。常用的材料有复合树脂、玻璃离子水门汀等,一般一次就诊即可完成治疗,预后效果良好。
2. 中龋的治疗
中龋治疗时,首先需 清除龋洞内的腐坏组织,判断牙本质受损情况。由于牙本质浅层已被累及,可能需要在窝洞底部涂抹一层护髓材料(如氢氧化钙),以保护牙髓组织,然后再用补牙材料进行充填。治疗过程通常也可一次完成,术后需注意避免冷热刺激,让牙齿逐渐适应。
3. 深龋的治疗
深龋治疗较为复杂,需谨慎操作以保护牙髓。医生会先去除大部分腐坏组织,保留靠近牙髓的少量软化牙本质(避免穿通牙髓),然后在窝洞底部放置具有安抚、保护牙髓作用的药物(如丁香油氧化锌糊剂),暂时封闭龋洞,观察 1-2 周。
若期间患者无明显疼痛等不适症状,说明牙髓状态稳定,可去除暂封材料和剩余腐坏组织,进行护髓处理后再永久充填;若出现自发性疼痛或疼痛加重,则可能已引发牙髓感染,需先进行根管治疗,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,再进行补牙或牙冠修复。
总之,龋齿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、早治疗,浅龋和中龋通过及时补牙即可恢复牙齿功能,而深龋若治疗不及时,可能发展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,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痛苦。因此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对龋齿做到早诊断、早干预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