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5/8/22]
牙齿楔状缺损是指牙齿颈部(靠近牙龈的部位)出现的楔形凹陷,常表现为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损耗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引发牙齿敏感、疼痛甚至牙体折断。了解其成因并采取正确的修补方法,对维护牙齿健康至关重要。
一、牙齿楔状缺损的常见成因
1. 刷牙方式不当
这是导致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长期采用横向刷牙(“拉锯式” 刷牙),且刷牙力度过大,会使牙刷毛对牙齿颈部的牙釉质和牙本质产生持续磨损。牙齿颈部的牙体组织相对薄弱,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交界的区域,更容易在机械摩擦下逐渐形成楔形凹陷。此外,使用过硬的牙刷刷毛,也会加重磨损程度。
2. 酸蚀作用
口腔内的酸性物质是引发楔状缺损的重要因素。长期饮用碳酸饮料、果汁等酸性饮品,或经常食用酸性食物,会使牙齿表面的矿物质被溶解,导致牙体组织脱矿、变软,在日常咀嚼或刷牙时更易被磨损。对于胃酸反流患者,胃酸逆流至口腔也会对牙齿颈部造成酸蚀,增加楔状缺损的发生影响。
3. 牙齿自身结构与应力集中
牙齿颈部的解剖结构特殊,是牙釉质、牙骨质和牙本质的交界处,抗磨损能力较弱。同时,在咀嚼过程中,牙齿会承受一定的咬合力,而颈部是咬合力传递的薄弱区域,长期的应力集中会使牙体组织逐渐出现疲劳性损伤,进而形成楔状缺损。这种情况在咬合关系异常(如深覆牙合、偏侧咀嚼)的人群中更为常见。
4. 年龄因素
随着年龄的增长,牙齿长期使用会出现生理性磨损,楔状缺损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升高。老年人的牙龈可能出现退缩,使牙齿颈部暴露更多,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缺损。
二、牙齿楔状缺损的修补方法
1. 保守治疗(适用于浅度缺损)
对于缺损较浅、无明显症状的患者,可先采取保守治疗。首先调整刷牙方式,采用竖刷法或巴氏刷牙法,使用软毛牙刷,避免过度用力。同时减少酸性食物和饮品的摄入,饮用后及时漱口,以减少酸蚀对牙齿的损害。此外,可使用抗敏感牙膏涂抹在缺损部位,缓解牙齿敏感症状,定期复查观察缺损变化。
2. 充填修复(适用于中度缺损)
当缺损较深,出现明显的牙齿敏感(对冷热、酸甜刺激疼痛)或凹陷较明显时,需进行充填修复。医生会先清除缺损部位的腐坏组织(若有),然后根据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补牙材料。复合树脂因其美观性好、与牙齿组织粘结性强,是常用的材料之一,尤其适用于前牙区域;玻璃离子水门汀能释放氟离子,有助于预防继发龋,适合后牙或对美观要求不高的部位。修复时医生会将材料填入缺损处,塑形固化后打磨光滑,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功能。
3. 根管治疗 + 修复(适用于深度缺损)
若缺损过深,已累及牙髓(出现自发性疼痛、夜间痛等症状),则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,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,消除炎症后再进行修复。根管治疗后的牙齿由于失去牙髓营养供应,牙体组织会变脆,此时通常需要在充填修复后制作牙冠(如烤瓷冠、全瓷冠),以保护牙齿,防止牙体折裂。
4. 牙冠修复(适用于大面积缺损或牙体薄弱)
对于缺损范围较大、牙体组织剩余较少,或经过根管治疗后的牙齿,单纯的充填修复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固位和抗力,此时需进行牙冠修复。医生会磨除部分牙体组织,制作与牙齿形态匹配的牙冠,粘结在牙齿上,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咀嚼功能,同时保护剩余牙体组织。
总之,牙齿楔状缺损的修补需根据缺损程度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,而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,减少酸性物质刺激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处理,以避免缺损进一步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