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5/9/10]
一、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与判断标准
异常子宫出血(AUB)指非经期出血、经期延长(超过 7 天)、经量过多(单次超过 80ml)或周期紊乱(短于 21 天或长于 35 天),需与正常月经(周期 21-35 天、持续 3-7 天、经量 20-60ml)区分。其原因复杂,可按 “器质性病变”“功能性失调”“医源性因素” 三类划分。
二、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分类
(一)器质性病变:生殖系统结构异常引发
-
子宫肌瘤: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突向宫腔时,易导致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,部分伴随腹痛;
-
子宫内膜息肉:常见于 30-50 岁女性,表现为经间期少量出血(点滴状),或经期结束后仍有少量淋漓出血;
-
子宫内膜癌:多见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,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,或绝经前经量突然增多、周期紊乱,常伴阴道排液(血性或脓性)。
-
宫颈炎 / 宫颈息肉:性生活后出血(接触性出血)是典型表现,可伴白带增多、异味;
-
卵巢囊肿 / 肿瘤:功能性囊肿(如黄体囊肿)可能引发经间期出血,卵巢恶性肿瘤则可能导致不规则出血,常伴腹胀、腹痛。
(二)功能性失调:内分泌紊乱导致
多见于青春期(下丘脑 - 垂体 - 卵巢轴未 )或围绝经期(卵巢功能衰退),因卵泡无法正常排卵,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,导致内膜增厚、不规则脱落,表现为经期紊乱(数月不来潮后大量出血)、经量时多时少。
常见于育龄期女性,虽有排卵但激素调节异常:
-
黄体功能不足:月经周期缩短(20 天左右),经期前少量出血(“经前出血”);
-
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:经期延长(超过 10 天),后期出血量少但淋漓不尽。
(三)其他诱因:医源性或全身性因素
-
医源性因素:宫内节育器(尤其是含铜节育器,放置后 3-6 个月内易出血)、口服避孕药(漏服或不当停药)、激素类药物(如更年期激素治疗)使用不当;
-
全身性疾病: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白血病等血液疾病(伴牙龈出血、皮肤瘀斑),甲状腺功能异常(甲亢致经量减少、周期缩短,甲减致经量增多、周期延长)。
三、关键提醒: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
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是妇科疾病(甚至恶性肿瘤)的早期信号,尤其是绝经后出血、接触性出血或出血伴随腹痛、发热、体重骤降时,需尽快就医,通过妇科超声、性激素六项、宫颈 TCT+HPV 检测、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,避免延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