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医院动态

近日,知名网络红人曹三岁与合肥二哥亲自来到合肥长庚医院,为医院的产科团队送上了一面象征感激与认可的锦旗。这不仅是对医院产科工作的高度肯定,更..查看详情

快速咨询

24在线免费咨询
0551-63855551

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>>妇科中心>>妇科炎症

妇科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现状

[2025/9/11]

在全球范围内,妇科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。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2020 年数据,每年新增约 133 万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,死亡约 54 万例。在我国,其占女性恶性肿瘤的 15%-20%,疾病负担沉重。长久以来,手术、放疗、化疗作为传统三大治疗手段,对早期患者疗效尚可,但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强人意,且传统化疗易产生耐药性,其广泛的细胞毒性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影响,引发诸多副作用。近年来,随着对妇科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探索以及基因组特征的 解析,妇科肿瘤精准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,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一、精准诊断技术革新
精准医疗的基石在于精准诊断。以宫颈癌为例,高达 99.7% 的患者由高危型 HPV 病毒持续感染所致,这一过程可能长达 5 到 10 年甚至更久。以往,缺乏精准分流手段让长期感染 HPV 却未发展为宫颈癌的女性忧心忡忡。如今,全球首个基于液相捕获 - 高通量测序技术诞生,它能够精准对 HPV 病毒分型,并检测其整合状态。对于未整合的患者,可提供精准分流策略,减轻心理负担,同时还能极早期发现宫颈癌踪迹,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撑,目前该技术已获国家创新器械审批,被纳入宫颈癌筛查指南。卵巢癌方面,由于起病隐匿,缺乏有效筛查手段,70% 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。借助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,国际上率先建立起卵巢癌的超声 AI 和 Lab Test AI 诊断模型,能够精准识别早期卵巢癌,实现提前干预,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医院推广应用。
二、靶向治疗崭露头角
随着对妇科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,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。在卵巢癌治疗中,抗血管生成药物、PARP 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改变了治疗格局。以 PARP 抑制剂为例,它的出现使卵巢癌治疗模式从单纯手术和化疗,转变为手术、化疗、靶向治疗相结合,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。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,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(HER-2)基因是重要生物标志物,部分患者存在蛋白高表达或基因扩增。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国产靶向 HER2 的超级抗微管 - ADC 药物,在复发或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中,客观缓解率达 36.4%,12 个月总生存期率为 66%,无论 HER2 免疫组化评分为 1+、2 + 或 3 + 的患者均可获益,为 HER2 表达的妇科肿瘤患者,尤其是二线及以上治疗患者,提供了全新有效的治疗选择。
三、免疫治疗带来曙光
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,开启了妇科肿瘤免疫治疗新时代。在宫颈癌治疗 ,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,成为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(III-IVA 期)患者的新的标准治疗策略。对于转移性、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,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新兴疗法,也展现出良好治疗前景。在子宫内膜癌方面,对于晚期、转移性子宫内膜癌,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结局;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策略,在经治的晚期 dMMR 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前景良好。免疫治疗为那些对传统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,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,尽管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,但无疑为妇科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四、面临挑战与局限
尽管妇科肿瘤精准医疗取得了诸多进展,但仍面临挑战。一方面,妇科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,这为精准治疗靶点选择增添了难度,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在基因、分子水平表现各异,使得精准治疗难以 “一刀切”。另一方面,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在应用中存在局限性,耐药问题依旧难以避免。此外,精准医疗技术复杂,成本较高,部分患者难以负担,且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,限制了这些先进技术的广泛普及。
妇科肿瘤精准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,从精准诊断到靶向、免疫治疗,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存希望。但要实现更广泛、更有效的精准医疗,还需科研人员、临床医生等多方共同努力,克服技术、成本、资源分配等多方面的障碍,不断探索创新,使更多患者受益。

特色专题 / SPECIAL
医院环境 / ENVIRONMENTAL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