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医院动态

近日,知名网络红人曹三岁与合肥二哥亲自来到合肥长庚医院,为医院的产科团队送上了一面象征感激与认可的锦旗。这不仅是对医院产科工作的高度肯定,更..查看详情

快速咨询

24在线免费咨询
0551-63855551

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>>妇科中心>>妇科炎症

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训练

[2025/9/10]

一、盆底功能障碍的核心认知与高危人群
盆底功能障碍(PFD)是盆底肌肉、韧带等支持结构松弛或损伤导致的一组疾病,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(咳嗽、打喷嚏漏尿)、盆腔器官脱垂(子宫、膀胱膨出,阴道有下坠感)、性生活不适(性生活痛、性欲下降)及慢性盆腔痛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高危人群:产后女性(尤其顺产、多次分娩者)、中老年女性(雌激素下降致盆底肌萎缩)、肥胖者(腹压长期过高)、长期便秘 / 慢性咳嗽者(持续腹压增加)、有盆腔手术史者(如子宫切除术)。
二、盆底功能障碍的科学预防策略
预防需从 “减少盆底损伤”“增强盆底支持力” 入手,覆盖不同人生阶段:
(一)关键人群针对性预防
  1. 产后女性:黄金预防期(产后 6 个月内)
  • 避免过早负重:产后 42 天内不抱重物(>5kg)、不做深蹲(如蹲厕时间<5 分钟)、不搬家具,减少盆底肌过度牵拉;产后 6 个月内避免高强度运动(如跑步、跳绳),可选择温和的产后瑜伽(侧重盆底放松)。
  • 控制体重与便秘:产后避免过度进补(如高油浓汤),每周减重 0.5-1kg(BMI 控制在 18.5-24kg/m²),减少腹压对盆底的压迫;多吃膳食纤维(如芹菜、燕麦),每日饮水 1500-2000ml,预防便秘(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加重盆底损伤)。
  • 产后 42 天必做检查:通过 “盆底肌肌力评估”(压力测试、肌电图检测)判断盆底功能,若肌力<3 级(满分 5 级),需在医生指导下启动早期恢复训练,避免问题拖延。
  1. 中老年女性:延缓盆底衰退
  • 补充雌激素与营养:围绝经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(如结合雌激素乳膏),改善盆底肌黏膜弹性;每日摄入钙(800-1000mg,如牛奶、虾皮)与蛋白质(如鸡蛋、鱼肉),维持肌肉修复能力。
  • 避免腹压长期升高:积极治疗慢性咳嗽(如哮喘、支气管炎),避免长期咳嗽导致腹压持续增加;有便秘者可使用乳果糖等温和通便药,不依赖泻药(避免肠道功能紊乱)。
  1. 普通女性:日常习惯防护
  • 正确排尿与排便:避免憋尿(憋尿时间<2 小时),排尿时不刻意用力(减少膀胱颈损伤);排便时保持腰部挺直,不蹲厕过久(<5 分钟),避免过度用力增加盆底负担。
  • 合理运动:避免长期高强度腹部训练(如平板支撑、卷腹),此类运动易增加腹压;优先选择快走、游泳等低腹压运动,每周 3-5 次,每次 30 分钟,兼顾健身与盆底保护。
(二)通用预防要点
  • 避免长期穿高跟鞋:高跟鞋会改变身体重心,导致盆底肌代偿性紧张,长期易引发肌肉疲劳与松弛,建议日常以平底鞋、低跟鞋(<3cm)为主。
  • 控制慢性腹压因素:肥胖者通过饮食 + 运动减重(BMI 每降低 1kg/m²,尿失禁影响下降 12%);长期久坐者(如办公室人群)每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,做简单的踮脚动作,促进盆腔血液循环。
三、盆底功能障碍的分阶段恢复训练
恢复训练需根据 “症状严重程度” 与 “盆底肌力” 分层,核心是 “激活盆底肌、增强肌力与协调性”:
(一)基础训练:凯格尔运动(适合所有人群,尤其预防与轻度症状者)
  1. 正确找到盆底肌
方法 1:排尿时中断尿流(感受收缩的肌肉即为盆底肌),但避免频繁用此方法练习(可能影响膀胱功能);
方法 2:将一根手指轻轻放入阴道,收缩时感受肌肉包裹手指的力量,放松时肌肉恢复柔软,以此确认盆底肌位置。
  1. 标准训练步骤
  • 姿势:站姿、坐姿、卧姿均可(初学者推荐卧姿,屈膝、双腿分开与肩同宽,减少腹部用力);
  • 收缩:缓慢收缩盆底肌,想象 “将阴道向上提、向肚脐方向拉”,保持收缩状态(初练者从 3 秒开始,逐渐延长至 10 秒),避免憋气、腹部 / 臀部肌肉用力(可用手触摸腹部,确保腹部放松);
  • 放松:缓慢放松肌肉(3-5 秒),让盆底肌完全恢复,避免突然放松导致肌肉紧张;
  • 频率:每天 3 组,每组 15-20 次,坚持 8-12 周(盆底肌肌力提升需长期坚持,短期效果不明显)。
  1. 进阶变式(适合肌力>3 级者)
  • 快速收缩:快速收缩盆底肌后立即放松,每组 20 次,每天 2 组,增强肌肉反应速度(改善尿失禁);
  • 动态收缩:站立时配合呼吸收缩(吸气时放松,呼气时收缩),每组 15 次,每天 2 组,提升肌肉协调性。
(二)中级训练:辅助工具与物理治疗(适合中度症状者,如漏尿频繁、轻度脱垂)
  1. 盆底肌训练器(阴道哑铃)
  • 原理:通过不同重量的哑铃(从 20g 开始)放入阴道,收缩盆底肌保持哑铃不脱落,增强肌肉力量;
  • 用法:每日 1 次,每次 15 分钟,从最轻重量开始,能轻松保持 10 秒后再更换更重哑铃,连续使用 12 周(使用前需消毒,避免感染)。
  1. 电刺激与生物反馈(医院 / 居家均可)
  • 电刺激: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收缩(无需主动用力),适合肌力<2 级、无法自主收缩的人群,每周 2-3 次,每次 20 分钟,10-15 次为 1 疗程,帮助唤醒盆底肌;
  • 生物反馈:通过仪器监测盆底肌收缩情况(如肌电图信号),在屏幕上实时显示,帮助患者纠正错误收缩方式(如避免腹部用力),每周 2 次,每次 30 分钟,提升训练准确性。
(三)高级训练:针对性改善症状(适合中重度症状者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)
  1. 压力性尿失禁:结合腹压训练
  • 动作:站立位,双手叉腰,缓慢咳嗽(轻咳 1 次),同时收缩盆底肌,感受肌肉对抗腹压的力量;逐渐增加咳嗽强度(从轻咳到正常咳嗽),每组 10 次,每天 2 组,增强肌肉抗腹压能力。
  1. 盆腔器官脱垂:盆底肌 + 核心肌协同训练
  • 动作:仰卧位,屈膝,双脚踩地,双手放在腹部;先收缩盆底肌(保持 5 秒),再缓慢收缩腹部肌肉(如卷腹至肩胛骨离地),保持 3 秒后同时放松,每组 10 次,每天 2 组,通过核心肌支撑减轻盆底负担。
  1. 性生活不适:盆底肌放松训练
  • 动作:仰卧位,深呼吸(吸气 4 秒,屏息 2 秒,呼气 6 秒),呼气时想象 “盆底肌像花朵一样慢慢打开”,避免肌肉紧张;配合温水坐浴(水温 40℃,每次 15 分钟),每周 2-3 次,缓解盆底肌痉挛,改善性生活痛。
四、恢复训练关键提醒与就医信号
  1. 避免误区
  • 不盲目用力:收缩时若感到腹部、臀部肌肉酸痛,说明用力错误,需重新调整姿势(可先从卧姿开始,减少身体负担);
  • 不急于求成:盆底肌训练需 8-12 周才见效,避免因短期无改善放弃,坚持 3 个月后评估症状变化(如漏尿次数减少、下坠感减轻)。
  1. 就医信号
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(妇科或盆底恢复科):
  • 训练 3 个月后症状无改善(如漏尿仍频繁、脱垂加重);
  • 出现重度脱垂(子宫 / 膀胱脱出阴道口外,无法回纳);
  • 伴随尿痛、血尿(可能合并尿路感染)或慢性盆腔痛(影响睡眠)。
  1. 手术干预(适合重度症状者)
若保守治疗无效,可在医生评估后选择手术(如压力性尿失禁选 “尿道中段悬吊术”,脱垂选 “盆底修复术”),术后需配合恢复训练(如凯格尔运动),避免复发(术后 1 年内复发率约 5%-10%,规范训练可降至 3% 以下)。


特色专题 / SPECIAL
医院环境 / ENVIRONMENTAL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