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医院动态

近日,知名网络红人曹三岁与合肥二哥亲自来到合肥长庚医院,为医院的产科团队送上了一面象征感激与认可的锦旗。这不仅是对医院产科工作的高度肯定,更..查看详情

快速咨询

24在线免费咨询
0551-63855551

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>>妇科中心>>妇科炎症

性激素六项检查解读及其临床应用场景

[2025/8/20]

性激素六项是评估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核心检查,包括促卵泡生成素(FSH)、促黄体生成素(LH)、雌二醇(E2)、孕酮(P)、睾酮(T)和泌乳素(PRL)。这些激素相互作用,调控月经周期、卵泡发育、排卵及妊娠维持等关键生理过程。性激素六项检查能为月经不调、不孕、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内分泌相关疾病提供重要诊断依据,但结果解读需结合月经周期、症状及其他检查,避免单一指标误判。
一、性激素六项指标的生理功能与正常参考范围
1. 促卵泡生成素(FSH):调控卵泡发育的 “启动信号”
  • 生理功能:由垂体分泌,促进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,在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—— 卵泡期逐渐升高,排卵期达到峰值,黄体期下降。
  • 正常参考范围(因检测方法和试剂不同略有差异):
  • 卵泡期:3.5-12.5 IU/L
  • 排卵期:4.7-21.5 IU/L
  • 黄体期:1.7-7.7 IU/L
  • 绝经期:25.8-134.8 IU/L
  • 临床意义:FSH 水平反映卵巢储备功能,升高提示卵巢功能减退(如 FSH>25 IU/L 提示卵巢早衰倾向;绝经期 FSH 显著升高是卵巢功能衰竭的标志)。
2. 促黄体生成素(LH):触发排卵的 “关键开关”
  • 生理功能:与 FSH 协同作用,促进卵泡 并触发排卵,排卵后促使卵巢形成黄体,分泌孕酮。
  • 正常参考范围
  • 卵泡期:2.4-12.6 IU/L
  • 排卵期:14.0-95.6 IU/L(峰值)
  • 黄体期:1.0-11.4 IU/L
  • 绝经期:7.7-58.5 IU/L
  • 临床意义:排卵期 LH 峰值是即将排卵的信号(可用于预测排卵时间);LH/FSH 比值>2-3,结合雄激素升高,提示可能为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。
3. 雌二醇(E2):维持女性特征的 “核心激素”
  • 生理功能:主要由卵巢的卵泡分泌,促进子宫内膜增殖(为胚胎着床做准备),维持乳房、子宫等生殖器官发育,调节女性第二性征。
  • 正常参考范围
  • 卵泡期:46-607 pmol/L
  • 排卵期:315-1828 pmol/L
  • 黄体期:161-774 pmol/L
  • 绝经期:<18.4-201 pmol/L
  • 临床意义:E2 水平反映卵泡发育质量 —— 卵泡期 E2 过低提示卵泡发育不良;过高可能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如促排卵治疗时)或卵巢囊肿相关。
4. 孕酮(P):支持妊娠的 “保胎激素”
  • 生理功能:主要由排卵后的黄体分泌,促进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为分泌期(利于胚胎着床),抑制子宫收缩,维持妊娠稳定。
  • 正常参考范围
  • 卵泡期:<3.2 nmol/L(几乎不分泌)
  • 黄体期:9.5-89 nmol/L
  • 妊娠早期:63.6-95.4 nmol/L
  • 临床意义:黄体期 P<15.9 nmol/L 提示黄体功能不足(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、不孕或早期流产);非孕期持续高 P 需排除卵巢黄体囊肿或肾上腺疾病。
5. 睾酮(T):影响生殖与代谢的 “雄激素”
  • 生理功能:女性体内少量睾酮由卵巢和肾上腺分泌,参与卵泡发育调节,维持性欲,过量则会抑制排卵,引发多毛、痤疮等男性化表现。
  • 正常参考范围:0.2-2.4 nmol/L
  • 临床意义:T 升高是 PCOS 的典型特征(约 70% 的 PCOS 患者睾酮升高),也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、卵巢男性化肿瘤等,可能导致月经稀发、闭经或不孕。
6. 泌乳素(PRL):调控乳汁分泌的 “泌乳激素”
  • 生理功能:由垂体分泌,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,非孕期水平升高会抑制下丘脑 - 垂体 - 卵巢轴,干扰排卵。
  • 正常参考范围:非孕期女性<25 μg/L;孕期和哺乳期可显著升高。
  • 临床意义:PRL>25 μg/L 为高泌乳素血症,可能导致月经紊乱(如闭经、稀发)、不孕或乳汁溢出(非哺乳期),常见原因包括垂体微腺瘤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药物影响(如抗抑郁药)。
二、性激素六项的临床应用场景:从诊断到治疗监测
1. 月经异常(不调、闭经、经期延长)
  • 适用情况:月经周期紊乱(如周期<21 天或>35 天)、闭经(停经≥6 个月)、经期延长(>7 天)或经量异常。
  • 检查目的:区分闭经类型(下丘脑性、垂体性、卵巢性),判断是否为无排卵性月经(如 PCOS 导致的无排卵,表现为孕酮极低、LH/FSH 比值异常)。
  • 典型表现
  • 卵巢早衰:FSH>40 IU/L,E2 显著降低;
  • 高泌乳素血症:PRL 升高,FSH、LH 正常或降低;
  • 下丘脑性闭经(如过度减肥、压力过大):FSH、LH 均降低,E2 正常或偏低。
2. 不孕不育与排卵障碍
  • 适用情况:备孕超过 1 年未孕(35 岁以上超过 6 个月)、排卵试纸监测无排卵、反复流产。
  • 检查目的:评估卵巢储备功能(FSH、E2 基础水平)、判断是否排卵(黄体期孕酮水平)、排查排卵障碍原因(如 PCOS、高泌乳素血症)。
  • 典型应用
  • 基础 FSH>10 IU/L 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,可能影响受孕;
  • 黄体期 P<10 nmol/L 提示黄体功能不足,可能导致胚胎着床失败;
  • PCOS 患者可见 LH/FSH>2、睾酮升高、E2 正常或轻度升高。
3. 更年期状态评估
  • 适用情况:40 岁后出现月经紊乱、潮热、盗汗、失眠等更年期症状。
  • 检查目的:判断是否进入围绝经期(卵巢功能开始衰退)或绝经期(卵巢功能衰竭)。
  • 典型表现
  • 围绝经期:FSH 波动升高(10-25 IU/L),E2 水平不稳定;
  • 绝经期:FSH 持续>25 IU/L,E2<100 pmol/L,伴随 LH 升高。
4. 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诊断
  • 适用情况:月经稀发或闭经、多毛、痤疮、肥胖,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。
  • 检查目的:结合临床症状和超声,通过激素水平支持诊断(PCOS 的诊断需满足 “月经异常、高雄表现、卵巢多囊样改变” 中的两项,排除其他高雄疾病)。
  • 典型激素特征
  • 睾酮轻度升高(或游离睾酮升高);
  • LH/FSH 比值>2-3;
  • 多数患者 FSH 正常,E2 处于卵泡期水平。
5. 内分泌治疗监测
  • 适用情况: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激素替代治疗、PCOS 患者调经治疗、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药物治疗。
  • 检查目的:评估治疗效果,调整药物剂量(如激素替代治疗中 E2、P 需维持在生理范围,避免过高或过低)。
三、检查时机与注意事项:确保结果准确性
1. 最佳检查时间
  • 基础状态(评估卵巢功能):月经周期第 2-4 天(卵泡期早期)空腹抽血,此时 FSH、LH、E2 处于基础水平,能准确反映卵巢储备。
  • 评估排卵与黄体功能:黄体期(月经周期第 21-23 天,或排卵后 7 天)检测孕酮,判断是否排卵及黄体功能。
  • 闭经或月经不规律:可随时抽血,需结合超声(如子宫内膜厚度)综合判断所处周期阶段。
2. 检查前准备
  • 空腹 8-12 小时(上午 9-10 点抽血最佳,泌乳素分泌有昼夜节律,此时水平相对稳定);
  •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、情绪紧张(应激可能导致 LH、PRL 升高);
  • 停用影响激素的药物(如避孕药、激素类药物)至少 1 个月,若无法停药需告知医生。
3. 结果解读原则
  • 结合临床症状:单一指标异常(如轻度睾酮升高)若无相关症状(多毛、月经异常),可能无临床意义;
  • 动态观察:一次检查异常需复查,避免偶然因素干扰(如 PRL 轻度升高可能与抽血前刺激乳头有关);
  • 综合判断:需结合超声(如卵巢大小、卵泡数量)、甲状腺功能等其他检查,由医生解读(如 FSH 升高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)。
结语:性激素六项是 “内分泌的晴雨表”,但非唯一标准
性激素六项能精准反映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动态变化,是诊断月经不调、不孕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 “金钥匙”。但它并非孤立的 “诊断标准”,需结合年龄、月经周期、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。
若出现月经异常、不孕或更年期症状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时机检查,避免盲目解读或过度治疗。记住,激素水平处于动态平衡中,轻微波动可能是生理现象,专业医生的综合判断才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。

特色专题 / SPECIAL
医院环境 / ENVIRONMENTAL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