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5/9/1]
一、牙齿楔状缺损的形成原因
牙齿楔状缺损是指发生在牙齿颈部的一种慢性硬组织缺损,其形态多呈楔形,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:
(一)机械因素
-
刷牙方式不当是导致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长期采用横刷法,且刷牙力度过大、使用硬毛牙刷,会使牙齿颈部受到持续的机械摩擦,逐渐磨损牙体组织,形成缺损。尤其是尖牙和前磨牙区域,由于位置较为突出,更容易受到这种机械损伤。
-
牙颈部的结构相对薄弱,牙釉质与牙骨质在此处衔接,有的甚至没有牙釉质覆盖,抗磨损能力较差,在长期的机械刺激下,更容易发生缺损。
(二)化学因素
-
口腔内的酸性物质是引发楔状缺损的重要因素。频繁进食酸性食物(如柑橘类水果、碳酸饮料等)或患有胃食管反流病、胃酸分泌过多等疾病,会导致口腔内酸碱度失衡,酸性物质侵蚀牙颈部的牙体组织,使牙齿结构变得脆弱,进而形成缺损。
-
长期服用某些药物,如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,也可能对牙齿产生化学腐蚀作用,增加楔状缺损的发生影响。
(三)物理因素
-
牙齿在咀嚼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咬合力,而牙颈部是咬合力的应力集中区。长期的咀嚼压力会使牙齿颈部的牙体组织逐渐疲劳、损伤,久而久之形成楔状缺损。这种情况在咬合关系异常、长期咀嚼硬物的人群中更为常见。
(四)其他因素
年龄增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,随着年龄的增加,牙齿长期受到各种刺激,牙体组织逐渐磨损,楔状缺损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。此外,牙齿本身的发育异常、矿化不良等情况,也会降低牙齿的抗损伤能力,增加楔状缺损的发生几率。
二、牙齿楔状缺损的修补方法
根据楔状缺损的深度和严重程度,可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:
(一)浅度缺损(仅累及牙釉质或浅层牙本质)
-
对于缺损较浅、无明显症状的患者,一般不需要进行充填治疗,但需要及时改善口腔卫生习惯,纠正不良的刷牙方式,使用软毛牙刷,采用竖刷法或圆弧法刷牙,避免过度用力。同时,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,防止缺损进一步发展。
-
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脱敏剂,如含氟化物、硝酸钾等成分的药物,以缓解牙齿敏感症状,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。
(二)中度缺损(累及牙本质中层,有明显敏感症状)
-
此时需要进行充填治疗,常用的充填材料包括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。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释放氟离子、预防继发龋的作用,且与牙体组织有一定的粘结性,适用于缺损面积较小、对美观要求不高的区域。
-
复合树脂美观性好,与牙齿颜色接近,粘结强度高,适用于前牙及美观要求较高的区域。充填时,医生会先清理缺损部位的腐坏组织,进行酸蚀、涂粘结剂等处理,然后将复合树脂分层填入缺损处并光照固化,最后进行塑形和抛光。
(三)深度缺损(累及牙本质深层,接近牙髓,或出现牙髓炎症状)
-
如果缺损较深,接近牙髓但牙髓尚未受到感染,可先进行间接盖髓治疗,在缺损底部放置氢氧化钙等盖髓剂,保护牙髓组织,然后再用充填材料进行充填。
-
若缺损已经引起牙髓炎或牙髓坏死,则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,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,消毒根管并进行充填,之后再进行牙冠修复,以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。常用的牙冠修复材料有烤瓷冠、全瓷冠等,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选择。
此外,对于多个牙齿同时存在楔状缺损且伴有明显咬合异常的患者,还需要进行咬合调整,以减轻牙颈部的咬合力,防止缺损再次发生。同时,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,维护口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