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5/9/2]
智齿,即第三磨牙,通常在 17-26 岁左右萌出。由于人类颌骨进化逐渐缩小,智齿常因萌出空间不足而出现各种异常,因此其保留与拔除的判断需要结合智齿的生长位置、功能状态、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。
智齿保留的适应证
-
正常萌出且功能正常:智齿完全萌出,位置端正,与对颌牙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,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,且周围牙龈组织健康,无反复炎症发作史。这类智齿可以像其他牙齿一样发挥作用,无需拔除。
-
作为修复基牙:当智齿前面的磨牙因龋坏、牙周病等原因缺失时,若智齿位置和形态正常,且牙根稳固,可考虑保留智齿作为固定桥或种植牙的基牙,以修复缺失牙,恢复咀嚼功能。
-
正畸治疗需要:在正畸治疗过程中,有时需要利用智齿来调整牙齿排列或关闭间隙。例如,当牙齿排列拥挤需要间隙时,若其他牙齿条件不适合拔除,而智齿位置合适,可能会被保留以辅助正畸治疗。
-
完全埋伏且无任何症状:智齿完全埋伏在颌骨内,与邻牙无接触,通过 X 线检查显示其生长方向正常,不会对邻牙造成压迫或破坏,也没有引起颌骨囊肿、肿瘤等病变,且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。这类智齿可以定期观察,暂时不予拔除。
智齿拔除的适应证
-
阻生智齿:这是最常见的需要拔除的情况。阻生智齿因萌出空间不足,可能出现水平阻生、近中阻生、垂直阻生等各种异常位置,无法正常萌出。这类智齿容易导致食物嵌塞,难以清洁,进而引发智齿冠周炎,表现为牙龈红肿、疼痛、张口受限等,且容易反复发作。
-
萌出不全:智齿部分萌出,牙冠周围被牙龈覆盖,形成盲袋。盲袋内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,导致冠周炎反复发作,严重时可能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。
-
影响邻牙健康:阻生或位置异常的智齿会对邻牙造成压迫,导致邻牙牙根吸收、龋坏、牙周组织破坏等问题。通过 X 线检查可发现邻牙远中骨质吸收,或已出现明显的龋洞,此时为了保护邻牙,需要及时拔除智齿。
-
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:部分阻生智齿可能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功能,引起关节疼痛、弹响、张口困难等症状,拔除智齿后症状可能得到缓解。
-
引发颌骨病变:智齿埋伏在颌骨内,可能会形成颌骨囊肿、牙源性肿瘤等病变,通过检查发现此类情况时,需要拔除智齿并进行相应的治疗。
-
正畸治疗需要:为了保证正畸治疗效果的稳定性,避免智齿萌出后对已排列整齐的牙齿造成拥挤,通常需要在正畸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拔除智齿。
-
引起口腔黏膜病变:智齿萌出位置异常,其牙冠边缘可能反复摩擦口腔黏膜,导致黏膜溃疡、增生等病变,长期不愈可能增加癌变影响,这种情况下应拔除智齿。
-
全身疾病患者:对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病、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,智齿反复发炎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,需要在病情稳定时拔除智齿。此外,计划怀孕的女性,若智齿存在反复发炎的影响,建议在孕前拔除,以避免孕期智齿发炎带来的治疗困难。
需要注意的是,智齿保留与拔除的判断需要由专业口腔医生通过临床检查、X 线片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。对于暂时无法确定是否需要拔除的智齿,应定期复查,密切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,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