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医院动态

近日,知名网络红人曹三岁与合肥二哥亲自来到合肥长庚医院,为医院的产科团队送上了一面象征感激与认可的锦旗。这不仅是对医院产科工作的高度肯定,更..查看详情

快速咨询

24在线免费咨询
0551-63855551

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>>产科中心>>无痛分娩

无痛分娩技术的原理与适用条件解析

[2025/9/8]

无痛分娩(医学称 “分娩镇痛”)是通过医学手段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时疼痛的技术,既能缓解产妇痛苦、降低应激反应,又能保障母婴安全,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椎管内分娩镇痛(占比超 90%),另有笑气吸入、静脉镇痛等辅助方式。以下从技术原理、适用条件、禁忌情况三方面详细解析,帮助产妇科学了解与选择。
一、无痛分娩技术的核心原理:阻断疼痛信号传导
不同镇痛方式的作用机制不同,核心是通过 “抑制疼痛信号产生” 或 “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”,实现镇痛效果,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因效果确切、可控性强,成为首选。
(一)椎管内分娩镇痛:精准阻断腰骶部疼痛信号
这是目前公认的 “金标准” 镇痛方式,分为硬膜外镇痛腰硬联合镇痛,原理类似但操作略有差异:
  1. 作用机制
产妇取侧卧位或坐位,医生在其腰椎间隙(通常为 L2-L3 或 L3-L4)穿刺,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(硬膜外镇痛)或先向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镇痛药(腰硬联合镇痛,起效更快),再通过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局麻药(如罗哌卡因)与阿片类药物(如芬太尼)混合液。药物作用于腰骶部脊神经,阻断子宫收缩、产道扩张产生的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,同时不影响产妇下肢活动(可自主翻身、行走),也不抑制子宫收缩(不延长产程)。
关键优势:镇痛平面可精准控制在 T10-S1 节段(覆盖子宫、产道疼痛区域),产妇可保持清醒,能主动参与分娩过程(如配合用力娩出胎儿),且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量极少(不足母体剂量的 1%),对胎儿影响微乎其微。
  1. 操作与调控特点
穿刺成功后,产妇可通过 “自控镇痛泵” 自行调节药量(医生会设定安全剂量范围),当疼痛加剧时按压按钮,追加小剂量药物,实现 “按需镇痛”,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。镇痛起效时间:腰硬联合镇痛约 5-10 分钟,硬膜外镇痛约 15-20 分钟,镇痛效果可持续至分娩结束(胎儿娩出后停止给药)。
(二)其他辅助镇痛方式:轻度镇痛或应急补充
  1. 笑气吸入镇痛
通过面罩让产妇吸入 50% 笑气(一氧化二氮)与 50% 氧气的混合气体,笑气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疼痛反应,产生轻微镇静、镇痛效果,吸入后 30-60 秒起效,停止吸入后数分钟效果消失。优点是操作简单、产妇可自主控制吸入时机,适合疼痛较轻的第一产程早期;缺点是镇痛效果较弱(仅缓解 30%-50% 疼痛),部分产妇可能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不适,且需产妇配合正确吸入(避免过度吸入导致缺氧)。
  1. 静脉分娩镇痛
通过静脉输注阿片类药物(如瑞芬太尼),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opioid 受体,阻断疼痛信号感知。优点是无需穿刺、起效快(约 1-2 分钟);缺点是药物易通过胎盘影响胎儿(可能导致新生儿呼吸抑制),且镇痛效果不如椎管内镇痛,还可能引起产妇嗜睡、恶心、呕吐,临床仅用于椎管内镇痛禁忌(如凝血功能障碍)的应急情况。
二、无痛分娩的适用条件:产妇与胎儿需满足这些要求
并非所有产妇都适合无痛分娩,需结合产妇身体状况、胎儿情况、产程进展综合评估,满足以下条件者可优先选择:
(一)产妇身体条件:无严重基础疾病与椎管内穿刺禁忌
  1. 基本健康状态
产妇意识清醒、生命体征稳定(血压、心率、血氧饱和度正常),无严重心肺疾病(如急性心力衰竭、严重哮喘发作期)、肝肾功能衰竭、凝血功能障碍(如血小板<80×10⁹/L、凝血因子缺乏),这是椎管内穿刺的核心前提(避免穿刺后出血或感染扩散)。
  1. 无椎管内相关禁忌
腰椎部位无畸形(如脊柱侧弯严重)、皮肤感染(如腰椎间隙处有脓肿、皮疹)、颅内压升高(如脑肿瘤、脑出血),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穿刺失败或引发严重并发症(如感染扩散、脑疝)。
  1. 产程与胎位要求
需处于正规产程(宫口已扩张≥2cm,排除假宫缩),且胎位正常(如头位)、无难产指征(如胎儿窘迫、骨盆狭窄),若预计需紧急剖宫产(如胎儿缺氧),需提前告知医生,避免镇痛后影响手术时机。
(二)胎儿情况:无严重宫内窘迫或异常
胎儿需无严重宫内窘迫(胎心监护正常,无持续性减速)、无严重畸形(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),且孕周≥37 周(足月妊娠),早产儿对镇痛药物更敏感,需谨慎评估用药剂量。若胎儿存在宫内缺氧,需优先处理胎儿情况(如吸氧、改变体位),再决定是否实施无痛分娩,避免药物可能的轻微影响叠加缺氧影响。
三、无痛分娩的禁忌情况:这些情况需绝对或相对避免
(一)绝对禁忌:禁止实施椎管内镇痛
  1.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
如血友病、严重血小板减少(<50×10⁹/L)、正在使用抗凝药物(如肝素),穿刺后可能导致硬膜外血肿,压迫脊髓引发瘫痪,这是椎管内镇痛最核心的禁忌。
  1. 椎管内感染或全身严重感染
如败血症、腰椎间隙感染、盆腔炎急性发作期,药物输注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脑膜炎、脊髓炎。
  1. 颅内压升高伴意识障碍
如脑外伤、脑出血急性期,椎管内压力变化可能加重颅内压升高,诱发脑疝。
  1. 产妇拒绝或无法配合
如产妇神志不清、精神疾病发作期,无法配合穿刺体位或自控镇痛操作,可能导致穿刺损伤或药物使用不当。
(二)相对禁忌:需谨慎评估,权衡利弊
  1. 轻度凝血功能异常
如血小板(50-80)×10⁹/L,需请麻醉科与血液科联合评估,若产程中无活动性出血,可在严密监测下实施镇痛,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。
  1. 严重心血管疾病
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(血压>160/110mmHg 未控制)、严重心脏病(如二尖瓣狭窄),镇痛药物可能引起血压下降,需提前备好升压药物,在严密监护下缓慢给药。
  1. 药物过敏史
对局麻药(如罗哌卡因)或阿片类药物(如芬太尼)过敏,需更换其他类型药物(如更换局麻药种类),或选择笑气、静脉镇痛等其他方式,避免过敏反应(如喉头水肿、休克)。
四、总结:科学选择,平衡镇痛与安全
无痛分娩技术以椎管内镇痛为核心,通过精准阻断疼痛信号实现安全镇痛,适用人群广泛,但需严格评估产妇与胎儿情况,排除禁忌。产妇在选择前,应与麻醉科医生、产科医生充分沟通,告知自身病史(如过敏史、基础疾病),医生会结合检查结果(如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胎心监护)制定个性化方案。同时需认识到,无痛分娩并非 “完全无痛”,而是将疼痛从剧烈的 “10 级” 降至可忍受的 “3 级以下”,既能缓解痛苦,又能让产妇保持清醒参与分娩,是兼顾母婴安全与分娩体验的重要技术。


特色专题 / SPECIAL
医院环境 / ENVIRONMENTAL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