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5/9/9]
种植牙作为修复缺失牙的优选方案,能最大程度恢复牙齿功能与美观,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。以下明确种植牙的适应证范围,同时详解术前检查评估要点,帮助患者科学判断、做好术前准备。
一、种植牙的核心适应证
(一)绝对适应证:缺失牙修复的主要人群
-
单颗 / 多颗牙缺失:牙齿因龋病、牙周炎、外伤等导致无法保留而拔除,或自然脱落,且缺牙区骨量充足(牙槽骨高度、宽度能容纳种植体),邻牙健康不愿磨损(避免传统固定桥损伤邻牙),适合单颗或多颗种植修复。
-
全口牙缺失:老年人或严重牙周病患者全口牙缺失,佩戴活动假牙易松动、咀嚼效率低,且长期佩戴导致牙槽骨吸收,可通过 4-6 颗种植体支持全口固定修复,提升舒适度与咀嚼功能。
-
假牙修复失败或不适者:传统活动假牙固位差、异物感强,或固定桥修复后邻牙受损,可改用种植牙修复,减少对口腔组织的损伤。
(二)相对适应证:需结合治疗改善条件者
-
牙槽骨轻度不足:缺牙区牙槽骨高度或宽度略欠缺,但通过植骨(如自体骨、人工骨移植)、上颌窦提升(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抬高上颌窦底)等辅助治疗后,骨量可满足种植体植入要求。
-
轻度牙周病患者:牙周炎经基础治疗(洁治、刮治)后,炎症控制稳定(牙龈无红肿出血、牙周袋深度<4mm),且牙槽骨吸收停止,可进行种植修复,需术后加强牙周维护。
-
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(空腹血糖<8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<7%),无严重并发症(如糖尿病肾病、神经病变),经医生评估后可种植,需术前术后严格控糖,降低感染影响。
二、种植牙术前检查评估要点
(一)口腔局部检查:判断种植可行性
-
缺牙区情况:检查缺牙区牙龈是否红肿、有无炎症,牙龈厚度是否正常;用牙周探针测量牙槽骨高度,观察是否有骨吸收、骨缺损,初步判断骨量是否满足种植需求。
-
邻牙与咬合关系:检查邻牙是否倾斜、移位,咬合是否正常,避免种植后咬合创伤;若邻牙倾斜,需先正畸矫正或适当磨除部分牙体组织,确保种植体位置与咬合协调。
-
口腔卫生与牙周状况:评估口腔卫生情况,若存在牙菌斑、牙结石堆积,或未控制的牙周炎,需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,待炎症消退、口腔卫生改善后再种植,防止术后感染。
(二)全身健康评估:排除禁忌影响
-
基础疾病筛查:通过血常规、凝血功能检查,排除凝血障碍(如血友病)、急性感染(如感冒、牙龈炎急性发作);检测肝肾功能,避免严重肝肾疾病影响术后愈合;糖尿病患者需提供近期血糖监测报告,确认血糖控制情况。
-
特殊疾病排查:询问是否有心脏病(如冠心病、心力衰竭)、高血压(血压需控制在 140/90mmHg 以下)、骨质疏松(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需调整方案)、恶性肿瘤(治疗期间或术后 5 年内需谨慎评估),此类疾病可能增加手术影响或影响种植体稳定性。
-
用药与过敏史:了解患者是否长期服用抗凝药(如阿司匹林)、免疫抑制剂,需术前遵医嘱调整用药(如停药 1-2 周);询问是否对种植体材料(如钛合金)过敏,避免术后过敏反应。
(三)影像学检查:精准评估骨量与解剖结构
-
CBCT 检查(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):核心检查项目,能三维显示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、宽度、密度,精准测量骨量;明确上颌窦、下颌神经管等解剖结构位置,避免种植体植入时损伤神经、血管或穿通上颌窦,确定最佳种植体型号与植入深度。
-
口腔 X 线片(根尖片 / 全景片):初步筛查工具,全景片可观察全口牙槽骨整体情况,根尖片清晰显示缺牙区局部骨结构,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埋伏牙、牙根残留等问题,为 CBCT 检查提供补充。
(四)其他评估:保障手术安全与效果
-
吸烟与饮酒评估:吸烟会影响牙槽骨愈合,增加种植体松动影响,需术前戒烟 2 周以上,术后继续戒烟 1-2 个月;长期大量饮酒者需术前戒酒,避免影响术后恢复。
-
心理评估:了解患者对种植的预期,是否存在过度焦虑,告知种植过程(如手术时间、术后反应)与成功率,缓解心理压力,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术后维护。
总结
种植牙适应证需结合口腔局部条件与全身健康状况综合判断,术前 检查是保障种植成功的关键。若符合适应证,通过规范检查评估与个性化方案制定,多数患者可获得理想的种植效果;若暂不符合,通过辅助治疗改善条件后,仍有机会进行种植修复,建议选择正规口腔医疗机构,由专业医生全程把控治疗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