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5/9/11]
在妇科恶性肿瘤中,外阴癌与阴道癌均属于罕见类型,二者发病率合计不足妇科恶性肿瘤总数的 10%,因病例少、公众认知度低,常被忽视或误诊。但这两种癌症早期若能及时发现,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,因此了解其疾病特点、高危因素及症状信号,对提升罕见妇科癌症的防控意识至关重要。
外阴癌是发生于女性外阴部位(包括大阴唇、小阴唇、阴蒂、阴道口、会阴等)的恶性肿瘤,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(占比约 90%),好发于 60 岁以上老年女性,近年来年轻患者(40 岁以下)发病率略有上升,但其整体发病率仅为宫颈癌的 1/10 左右,属于典型的罕见妇科癌症。
从高危因素来看,外阴癌的发病与 HPV 感染、慢性炎症刺激及免疫状态密切相关。一是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,与宫颈癌类似,HPV16、18 型是外阴癌的主要致病因素,约 50% 的外阴鳞癌患者存在高危型 HPV 感染,尤其是年轻患者,HPV 感染的关联性更强;二是慢性外阴病变,如外阴硬化性苔藓、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等良性病变,若长期不愈、反复刺激,可能进展为癌前病变甚至癌变,这类患者癌变影响是普通女性的 3-5 倍;三是不良生活习惯与免疫因素,吸烟会降低机体免疫力,增加 HPV 持续感染概率,使外阴癌影响升高 2 倍;艾滋病患者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功能低下,也易发生外阴癌。
外阴癌的早期症状具有一定特异性,但易与外阴炎、外阴湿疹等良性疾病混淆,需重点关注三类信号:一是外阴瘙痒与皮肤异常,这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,瘙痒多为持续性,且常规抗炎、抗过敏治疗无效;同时外阴皮肤可能出现颜色改变(如变白、变红、色素沉着)、增厚、粗糙,或形成丘疹、斑块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破溃、结痂,反复不愈;二是外阴肿块或溃疡,早期多表现为质地较硬的小结节或息肉状肿块,无痛或轻微疼痛,随着病情进展,肿块可能增大、破溃,形成不规则溃疡,溃疡边缘隆起、质地坚硬,伴有少量出血或脓性分泌物,易被误诊为 “外阴溃疡”;三是异常出血,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,或外阴病灶处自发出血,尤其是绝经后女性,需高度警惕。
临床诊断外阴癌需结合症状、妇科检查及病理检查:通过妇科检查观察外阴病灶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,触摸是否有肿块或淋巴结肿大;再通过外阴病灶活检(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)明确诊断,这是确诊的 “金标准”;此外,HPV 检测、盆腔 CT 或 MRI 可辅助判断病变范围及是否存在转移,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。
阴道癌是发生于阴道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,比外阴癌更为罕见,发病率仅为宫颈癌的 1/20,其中鳞癌占比约 70%(好发于老年女性),腺癌占比约 20%(好发于年轻女性,部分与胎儿期接触己烯雌酚相关),其余为肉瘤、黑色素瘤等少见类型。因阴道位于盆腔深处,早期病变难以察觉,确诊时约 30% 的患者已处于中晚期。
阴道癌的高危因素与外阴癌有相似之处,也与 HPV 感染、既往癌症病史密切相关:一是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,HPV16 型是阴道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,约 60% 的阴道鳞癌患者存在 HPV 感染;二是既往妇科癌症病史,有宫颈癌、外阴癌病史的患者,因阴道与宫颈、外阴解剖位置邻近,可能存在 HPV 交叉感染或病变扩散,阴道癌影响升高 3-4 倍;三是胎儿期己烯雌酚暴露,20 世纪中期部分孕妇因预防流产服用己烯雌酚,其女儿成年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影响显著升高,这类患者发病年龄多在 15-25 岁,是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的主要诱因;四是阴道慢性病变,如阴道黏膜白斑、阴道尖锐湿疣(HPV 低危型感染所致)长期不愈,也可能进展为阴道癌。
阴道癌的早期症状极为隐匿,易被忽视,主要表现为三类非特异性信号:一是阴道异常出血,这是最常见的症状,绝经后女性表现为阴道流血,量少且不规则;未绝经女性表现为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,性生活后出血也较为常见,易被误认为 “月经失调” 或 “宫颈炎”;二是阴道排液异常,早期多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,无明显异味,随着病情进展,合并感染后会出现脓性、恶臭分泌物,部分患者排液中可能夹杂坏死组织;三是阴道不适与压迫症状,早期可能出现阴道轻微疼痛、灼热感,或性生活时疼痛;若肿瘤增大压迫膀胱或直肠,会导致尿频、尿急、排尿困难或排便困难,晚期还可能出现下肢水肿、盆腔疼痛等转移症状。
阴道癌的诊断难度较大,需依赖专业检查:妇科检查时,医生通过阴道镜观察阴道黏膜情况,发现可疑病灶后取组织活检,明确病理类型;因阴道与尿道、直肠邻近,盆腔 MRI 或 CT 可清晰显示肿瘤范围,判断是否侵犯周围器官或出现淋巴结转移;此外,宫颈细胞学检查、HPV 检测可排除宫颈癌转移,辅助鉴别诊断。
综上,外阴癌与阴道癌虽罕见,但均存在明确的高危因素与早期症状,核心在于 “避免误诊、及时活检”。女性尤其是高危人群(如 HPV 感染者、有慢性外阴 / 阴道病变者、既往妇科癌症病史者),若出现外阴皮肤异常、阴道异常出血或排液,需及时到妇科专科就诊,通过规范检查明确诊断,避免因 “罕见” 而延误治疗时机。